如何做一場科普產(chǎn)品技術類的大眾展覽?
直接展示硬核實力?
現(xiàn)場直接讓用戶體驗產(chǎn)品?
我們的老朋友Redmi給了一個看似簡明扼要卻很難不引人思考的答案:「好的營銷事件,創(chuàng)意會長腿跑」。
本輪Redmi K80營銷,我們正是用這個評判邏輯,在線下做了一場“自己會長腿跑”的創(chuàng)意。
「Redmi造了一座山」
一個月前,Redmi聯(lián)合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,發(fā)布「青山護眼2.0」一站式護眼解決方案,在為用戶帶來頂級視效的同時提供舒適智能的屏幕體驗。而「青山護眼2.0」做為新品K80系列核心賣點勢必要用戶做針對性溝通,提升用戶的護眼認知。
這是一個初看難評,深入了解反而覺得很有必要的brief。
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,成年人每天看屏幕時長平均超過6.5小時,但在這平均看屏幕的6.5小時里,人類的眼睛卻看不見屏幕對眼睛帶來的傷害。這也是一向硬核的Redmi,這次將「青山護眼2.0」作為核心賣點的重要原因。
真正的科普=技術感知大眾化=先讓普世大眾感興趣
肉眼無法看見屏幕帶來的傷害,自然也無法直觀看見一塊好屏帶來呵護作用。
此基礎下,一昧向用戶輸出護眼賣點晦澀難懂的專業(yè)詞匯,反而會讓用戶更提不起興趣了解。
想要讓普通用戶自發(fā)了解在意護眼的原理,需要對他們做真正的科普,即讓“科技普世化”。將抽象的賣點具象化呈現(xiàn),讓屏幕偏隱形的護眼原理變顯性化,只有屏幕護眼原理在用戶的眼里活起來了,大家對屏幕護眼的認知自然會提升。
創(chuàng)意轉譯,由外而內(nèi)
于是,開始圍繞青山護眼2.0,全程DC調光、圓偏振光技術、AON智感護眼的賣點,利用熟悉的事物現(xiàn)象來做拆解和創(chuàng)意轉譯。由外而內(nèi),將整體青山護眼概念與具體護眼原理做具象化翻譯,讓用戶能看得懂,冷靜護眼科技,這時候開始變得浪漫起來。
為城市造了一座山
各項環(huán)節(jié)都有基本設定后,接下來就是真的為Redmi造座山了。
在活動開始之前,如何讓大眾對本身一個展產(chǎn)生好奇,我們在圍擋上,把裝置的造型,和展覽內(nèi)容做了懸念預覽。「三天后這里將有極光出現(xiàn)」「三天后這里將出現(xiàn)一座青山」圍擋上的文案就是真實寫照,頂著3天極限工時,為城市造一座青山。
于是在活動當天,我們在廣州商圈造一座青山,讓青山護眼2.0所搬來的「青山」可視化。
搭建極光瞭望臺,將看不到頻閃可視化,通過不同屏幕瞭望極光,感受K80全程DC屏無頻閃的成像效果。
因為REDMI K80使用的傳達K80圓偏振光技術,所以在屏幕光線上,更接近于自然光,對視力更有保護力。基于這個出發(fā)點,我們構建在現(xiàn)場復刻自然經(jīng)典的丁達爾光束,在讓大眾理解屏幕圓偏振光自然護眼的功能外,更給現(xiàn)場參與的用戶一個浪漫的自然光打卡地。
設置護眼觀景臺,三大護眼功能真機上手體驗,用戶可以在了解護眼原理后親身感受,在三個不同環(huán)節(jié)直接體驗小米青山2.0的實際功能,加強對產(chǎn)品的護眼認知。
線下事件,有跡可循
我們始終堅信,一場成功的線下是具備討論性的,品牌是有合理角色的,非核心TA也是愿意參與的。
回顧當前的鏈路,如果大眾用眼過度現(xiàn)象是一種社會議題層面上的聚焦,青山護眼2.0能提供解決方案讓產(chǎn)品賣點有了角色,只滿足了議題討論性和品牌有角色兩項標準。如想在活動現(xiàn)場吸引更多的非垂類路人轉粉,還需要為路人提供即時情緒價值。
于是,「青山限定大眼包」誕生了。
雖然過程各有各的艱辛,但看到路人經(jīng)過好奇自發(fā)拍照;有些博主甚至趕在閉館前一刻來打卡;有人表示第一次直觀了解到頻閃的存在和傷害,并表示以后買手機會考慮護眼;連外國友人也在現(xiàn)場積極了解護眼知識,還是對線下事件帶來的這種所見即所得的直觀反饋,表示很贊。也因為本身出片的環(huán)境加之打卡傳播,所以不乏從廣州很多地方專程現(xiàn)場打卡的朋友們。
因為Redmi品牌以往的硬核氣質,且本身男性用戶基數(shù)大,所以在前期會預設現(xiàn)場男性用戶占比會高于女性用戶,活動現(xiàn)場情況反而出乎意料,越來越多的女性用戶忙著打卡拍照領周邊,甚至被Redmi圈粉。
或許對一些沒明確性別屬性的品牌,從長遠看,尤其是做線下事件,未必一定要急于預設TA人群,試著讓所有大眾都成為我們的受眾,反而會讓創(chuàng)意和產(chǎn)品的營銷更有可能。
來源:廣告門 日期:2024年12月1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