滴滴投放了兩個月的地鐵廣告終于有了回響。
2024年年底,滴滴出行在北京大望路地鐵站投放了一支動態視頻廣告,取材于《給“沒什么特別的”特別感謝》策劃,講述了司機和乘客在旅途中發生的小交集,師傅們覺得沒什么特別的“搭把手”,往往幫了乘客大忙:
箱子重就搭把手……
下車時多提醒一句……
有老人就扶一下……
天太黑就照個亮…
滴滴在短片里復現了這種小善意、小交集,并邀請消費者參與“特別感謝滴滴暖心司機”活動,滴滴隨機為消費者提供感謝紅包或暖心祝福,紅包由滴滴承擔,由消費者送給司機師傅。
這是一個非常具有人文精神的活動,但是引起公眾討論的點卻是一個隱藏線索——女司機。無論是短片中,還是地鐵廣告里,都有女司機出鏡,男女比例非常均衡,形象也非常親和。
廣告出街后,即有人注意到這個隱藏線索,發出“終于有注意到女師傅的廣告了”的感嘆。近日,又有浙江IP的網友注意到:滴滴廣告男女司機比例很均衡,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討論:
難得一則廣告不給人添堵……
都笑得眼睛彎彎的一看就面善,而且女司機都沒有刻意做成白瘦的形象……
滴滴也在評論區進行了回應,并借機披露了平臺對于女司機的關懷:2023年全年,滴滴有超60萬女司機通過滴滴獲得收入;滴滴已經舉辦超400場女司機團建活動,覆蓋2萬多名女司機,并在部分城市試點了女司機優先匹配女乘客的服務……算是為婦女節做了很好的鋪墊。
這也引得有很多用戶分享了自己對女司機的偏愛——車子香香的、很細心很耐心、開車不浮躁、讓人很安心等,這些反饋不僅應當引起滴滴平臺的重視,也在提醒男司機如何在業務上精進。
這次“符號解碼”的過程也提醒我們,品牌廣告也是一種文化商品,其創作思路不能停留在“你說我聽”的單向輸出層面,更應當主動深入用戶內心,融入對用戶興趣偏好、審美趨向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度思考。
來源:網易 日期:2025年02月20日